八字精批  大乐透  3D  快乐8  排列三  排五  双色球
造王者 本草纲目  
铁板神数 穿衣 财位 寻物 数九 头条

下面输入中药的名称,或者功效

关键词:高血压 痛风 糖尿病 壮阳 白血病 肝硬化 甲状腺 前列腺

干姜的功效与作用: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来源:网络 类目:中药库 阅读:61人次

干姜

《中国药典》


拼音 :Gàn Jiānɡ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 :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为不规则纵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卵圆形、椭圆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螺纹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

炮制 :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本品为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照上述总灰分的方法测定,不得过5.5%。 姜炭:取干姜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性味 :辛、热。

归经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 :3~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 :姜流浸膏。

《*辞典》


出处 :《本经》

拼音 :Gān Jiānɡ

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来源 :为姜科植物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去净茎叶、须根、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

原形态 :形态详"生姜"条。

生境分部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 :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颊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炮制 :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性味 :辛,热。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

归经 :入脾、胃、肺经。 ①《本草经解》:"入肝、肺、肾经。" ②《得配本草》:"干姜,入手少阴、足太阴经气分;炮姜,入足太阴经血分。"

功能主治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 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 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 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

注意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孕妇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秦椒为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矢。杀半夏、莨菪毒。" ②《本草经疏》:"久服损阴伤目。阴虚内热,阴虚咳嗽吐血,表虚有热汗出,自汗盗汗,脏毒下血,因热呕恶,火热腹痛,法并忌之。"

复方 :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 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 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 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 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 ⑦治脾寒疟疾:㈠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㈡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 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 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 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 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 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 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 ⒁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拼音 :Gān Jiānɡ

英文名 :Dried Ginger

别名 :白姜、均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姜根茎的干燥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采收和储藏: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去掉茎叶、须根,烘干。干燥后去掉泥沙、粗皮,扬净即成。

原形态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生境分部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

栽培 :气候土壤:宜于地势略带倾斜,阳光充足,排良好的砂质壤土。整地:2月中旬深翻40-50cm,清除杂草。4月初再翻耕1-2次,后整平开沟。种植:3月上旬将种姜晒2-3日,然后置温室内铺于竹笆上,用炉火加温,保持在20-30度左右,促进发芽,约经3-4周,等芽长1-1、5cm时取出,分别近一芽一块切成小块,在清明到谷间栽种。行、株距45-50cm,穴深10-15cm,每次一块,芽向上,种后即施粪尿,草木灰等肥料。

性状 :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棕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有一明显圆环(内皮层),筋脉点(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柱层为多列扁平木柱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的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往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 :干姜油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牻牛儿醇(geraniol),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橙花醇(nerol),1,8-桉叶素(1,8-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龙脑(borne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芳樟醇(linalool),甲基壬基酮(methylnonyl ketone),樟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倍半水芹烯(sesquiphellandr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及乙酸孟酯(menthylacetate)等70多种;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dione),6-姜辣酮(6-shogaol),8-姜辣烯酮,5-去氧-6-姜辣醇(6-paradol),6-辣辣二醇(6-gingediol),6-姜辣二醇-5-乙酸酯(6-gingediol-5-acetate),6-姜辣二醇-3-乙酸酯(6-gingediol-3-acetate),6-姜辣二醇双乙酸酯(6-gingediacetate)及6-甲基姜辣二醇双乙酸酯(6-methylgingediacetate)等;二芳基庚烷类成分:姜烯酮(gingerenong)A、B、C异姜烯酮B(isogingerenoneB),六氢姜黄素(hexahydrocurcumin),内消旋-3,5-二乙酰氧基-1,7-双-(4-羟 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5-二乙酰氧基-1-(4-羟 基-3,5-二甲氧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1-(4-hydroxy-3,5-e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S,5S)-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3S,5S)-3,5-二羟基-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3,5-dihydroxy-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5-羟基-7-(4羟基苯基)-1-( 4-羟基-3-甲氧基苯基)-3-庚酮[5-hydroxy-7-(4-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3,5-二乙酰氧基-7-(3,4-二羟基苯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5-diacetoxy-7-(3,4-di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ne],5-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3-庚酮[5-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7-(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5-羟基-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4-羟基-3-甲摒 在苯基)-3-庚酮[5-hydroxy-7-(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3-heptanone],(3R,5S)-3,5-二羟基-1,7-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3S,5S)-3,5-二乙酰氧基-1,7-双-(3,4-二羟基苯基)-庚烷[(3S,5S)-3,5-diacetoxy-1,7-bis-(3,4-dihydroxyphenyl)-heptane]及7-(3,4-二羟基苯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4-庚烯-3-酮[7-(3,4dihydroxyphenyl)-1-(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4-en-3-one]等。
干姜还含6-姜辣磺酸(6-gingesulfonic acid),5-外-羟基龙脑-2-O-β-D-吡喃葡萄糖甙(angelicoidenol-2-O-β-D-glucopyranoside)及姜糖脂(gingerglycolipid)A、B、C。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1生姜对大鼠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1.1.1生姜对0.6N盐酸所产生的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大鼠分为①对照组②生姜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组。首先,③组用消炎痛(5mg/kg,生理盐水临用时配制)ig,①、②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2h后②③组ig给于1ml10%的生姜煎剂,①组ig同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与生姜煎剂的pH均为6·0)。15分钟后,3组动物分别ig1ml0.6N盐酸,l小时处死动物,测量每个胃粘膜的损伤数量即总长度(mm,因胃损伤呈细条状)及严重性(分0-4级)。结果:对照组(n=9),胃粘膜损伤数量为71.22±13.33(均值±标准误,下同)损伤的严重性为2.11±0.42,生姜组(n=8):分别为23.75±8.39和0.83±0.30;消炎痛加生姜组(n=6):分别为106.60±11·56和2·83±0.30。无论损伤的数量或严重性,生姜组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差显着P<0.05。
1.1.2生姜对应激性刺激所致胃损伤的作用 将大鼠分为3组,即①对照组、②生姜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组。用棉绳将动物四肢捆绑在铁丝网上,放入20℃冷水池中,水面平剑突处。③组动物于束缚水浸之前2小时给消炎痛(5mg/kg,ig),①②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②、③组动物在放入冷水之前和放入冷水后3、6小时,分别ig2ml10%生姜煎剂,1、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9h后处死动物,测量每个胃粘膜损伤的数量及严重性。结果:对照组(n=6):损伤的数量为17·16±3.20,损伤的严重性为4.00±0.00;生姜组(n=8):分别为7.37±2.67和2.75.49;消炎痛加生姜组(n=6):分别为37.49±6.96。生姜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着P<0·05。
1.1.3生姜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为观察生姜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胃酸分泌有关,将大鼠在乙醚麻醉下,剖腹结扎幽门,然后缝合腹壁,ig2mll0%生姜煎剂(生姜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剖腹结扎贲门,将胃取出,在胃大弯靠近幽门处剪一小口,将胃液收集刻在度离心管内。测定4h的胃液及总酸度,计算总酸排出量。结果表明,10%的生姜煎剂2mlig可刺激幽门结扎大鼠胃液的分泌,其胃液的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均比对照大鼠显着增加(P<0.05)。
根据上述3种实验表明,po10%生姜煎剂可显着降低0.6N盐酸和束缚水浸所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其保护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生姜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所致。在使用消炎痛阻断胃内源性PG合成后,生姜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即消失。10%的生姜煎剂还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能是通过不依赖PG的机理,生姜的上述两种作用表面上看来似乎相矛盾,但实质上是统一的;刺激胃液分泌以促进消化机能、同时又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的作用。可能由于合成的PG量较少,或合成对胃分泌无抑制作用的PG,所以未能显示PG对胃分泌的抑制作用,而仅产生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因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所需的PG的量远小于其抑制胃分泌所需的量。
1.2生姜抗盐酸-乙醇性胃溃疡作用 动物给予生姜丙酮提取物1000mg/kg,可出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7.5%,有显着意义。将丙酮提取物进一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姜烯,po给予姜烯25.50mg/kg,即可出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3%、98.7%,有统计学意义。经十二指肠给予姜烯25、50mg/kg,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未发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在水浸拘束应激试验中经po给予姜烯25、50mg/kg,也未发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
1.3生姜对酶类作用的影响 生姜对胰酶、2种淀粉酶表现出强大的阻碍作用。胰酶对淀粉、蛋白和脂肪有较强的消化力,而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着下降。生姜还可抑制淀粉酶中B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1. 4生姜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1.4.1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影响 取体重100-145g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损伤对照组和实验治疗1、2组。后3组动物于实验dl用15%四氯化碳茶油0.2ml/100gig1次,24小时后,正常对照组和肝损害对照组用1%吐温一80生理盐水ig;实验治疗1、2组分别用生姜精油0.32ml/kg;0.4ml/kgig,每日1次连续2日,于末次给药后16小时,动物空腹时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谷丙转氨酶(SGPT)含量。结果表明,四氯化碳中毒24小时后开始用生姜精油治疗,仅用药2d已能使受损肝细胞加速恢复,表现在能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血清SGPT值。提示其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1.4.2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影响 用生姜精油,ig0.5mg/(kg·d)连续5d,然后于d5下午ip给0.1%四氯化碳茶油10mg/kg。16h后,空腹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SGPT值。结果表明,生姜精油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预防作用。
1.4.3对小鼠磺溴酞钠(BSP)潴留量的影响 取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2、3组分别为肝损害对照组及生姜精油组。实验d1、d2,第1、2组用0.1%吐温一80生理盐水10ml/kgig;第3组用生姜精油0.25ml/kgig。各组均每日给药两次。D3上午,各组仍按上述剂量给药1次。D3下午,第1组仍按前述给药,2、3组用0.1%CCl4姜油10ml/kgip。于次日上午各组小鼠均ivBSP200mg/kg。20分钟后,摘除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取0.1ml血清加0.1NHCl5ml,于520nm波长处比色,然后加2NNaOH一滴,再比色。以前后两次吸收度读数差值(OD?)代表BSP潴留量。结果表明,小鼠因CCl4中毒致BSP潴留量明显升高。生姜精油则能显着降低中毒小鼠的BSP潴留量,此结果进一步证实,给生姜精油组动物之肝损害较轻。
1.4.4生姜蜂蜜封存液对实验损伤性肝脏修复功能的影响取等量市售蜂蜜和新鲜生姜,将鲜姜洗净去皮后捣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汁与蜂蜜混匀,置于陶瓷罐内密封,埋于地下约1m处,10d后取出备用。实验动物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治疗组。于实验dl和d5上午分别给肝损伤组及治疗组sc四氯化碳(0.5ml/100g体重)各一次。以同样剂量和方法给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从实验ld下午开始给治疗组以姜蜜封存液(0.5ml/100g体重)ig,每日1次,连续7日,以同法用普通水给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ig。于实验8d取其眼血,测定血清转氨酶,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治疗组与肝损伤组相比SGOT的下降,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小叶结构损伤程度较轻。另外姜蜜封存液对大鼠以60%乙醇所致实验性肝操作亦有保护作用。
1.4.5生姜的利胆作用取Wistar大鼠(体重约250g),先用乙醚麻醉后再用乌拉坦麻醉,剖腹,用聚乙烯插管插进总胆管,每只大鼠保持l小时,使之稳定30分钟后从十二指肠给药。别于给药后0.5,1、1.5、2、3、4、5小时,测定胆法分泌的体积。结果生姜的丙酮提取液在给药后3小时呈现显着的利胆作用,而水提液无效。6-姜酚在给药后30-60分钟可使胆汁分泌显着增加(类似于对比的参考药物脱氢胆酸钠的作用),在给药4小时后仍很明显,10-姜酚也呈现利胆作用,虽作用较弱,但仍有显着性。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大鼠iv姜烯酚500ug/kg后观测到,血压一过性降低后上升,以后又持续下降的三相性作用。一过性降压作用能为切断迷走神经所抑制。心电图所见,姜烯酚对刺激传导系统的传导有阻滞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姜烯酚的降压作用部分相关。姜烯酚的升压作用不可能因迷走神经切断及特拉唑啉、利血平(5mg/kg,20小时)前处理及肾血管结扎而完全消失。若向脑池及脑室中给于姜烯酚(1-10ug/kg),则见血压逐渐上升;在后肢血管床灌流实验中,姜烯酚的升压作用可能与中枢及末梢部分相关。另外在后肢血管灌流实验中,亦有引起全身血压上升的,因此采用iv内给药研究姜烯酚(l-10ug/kg)的作用时,有的见升压作用,有的见降压作用,这种升压作用能为特拉唑啉所抑制,降压作用能为切断迷走神经所抑制。这些结果表明,姜烯酚具有兴奋迷走神经及抑制心脏引起的降压作用、末梢血管收缩作用、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等部分地参与而引起升压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血压上升。其醇提物对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还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3.1对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系在夜间小鼠活跃时间用YSD-4型药理生理多用仪计数。给药前记录各鼠5分钟内自发活动数。各实验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对照组用等容量吐温盐水,于给药后30、60分钟分别测定5分钟内小鼠自发活动数,生姜精油有非常显着的抑制鼠自发活动。
3.2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 各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分钟,各组动物再ip戊巴比妥钠25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为睡眠时间指标,生姜精油能显着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3.3对中枢兴奋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各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24、0.3ml/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30分钟后,各组再分别ip戊四氮100mg/kg,印防己毒7.5mg/kg,士的宁1.5mg/kg,记录120min内的惊厥数和死亡数。结果见表18。生姜精油能明显对抗戊四氮惊厥,但对印防己毒素和士的宁的惊厥无对抗作用。
2. 4镇痛作用3.4.1扭体法 各组小鼠分别ig生姜精油0.3mg/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分钟各组小鼠均ip0.3%醋酸0.2ml/只,同时记录20分钟内的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见表19,具显着镇痛作用,但较度冷丁40mg/kg为弱。
3.4.2热板法 小鼠30只,分3组,于恒温55±0.1℃条件下,以小鼠舔后足为痛反应指标,给药前测痛阀2次,每次间隔5分钟,以其均值>3S<60s者供实验用。各组小鼠分别ig生姜精油0.4ml/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60、90、120分钟各测1次痛阀,若60s无痛反应者按60s计算。结果见表20,生姜精油有显着的镇痛作用。
3.5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实验仿啤酒酵母混悬液法。大鼠24只随饥分为3组,将鲜啤酒酵母用生理盐水配成20%混悬液,按2ml/100g量sc,于注射5小时后测发热肛温,再分别按表20给药,以后每隔1小时测肛温1次,共测5次。给生姜精油0.375ml/kglh后即开始有解热作用,持续5小时。
4.干姜及其提取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的影响4.1对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 幼年小鼠体重10-12g,随机分为四组,除氢化考的松sc给药外,其余均为ig给药,每日1次,连续7dd8处死,摘取胸腺,用扭力天平称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进行t测验,结果干姜在4.0g/kg时能显着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仅为对照组的50.7%P<0.01。
4.2对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干姜和干姜提取物对幼年大鼠100-120g)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降低的作用。
5.干姜对缺氧和受寒小鼠的影响 干姜用沸程30-60℃石油醚提取2次,每次冷浸3d,回收石油醚,得黄褐色油状干姜石油醚提取物(简称干姜醚提物)。药渣中开水煮沸0.5小时,共2次,得1ml含1g生药的干姜水提物。
5.1对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的影响 小鼠60只,体重220±2.5g,分为6组,分别ig干姜醚提物和对照溶液后1小时,单个放入容量为145ml的广口瓶内,测定瓶内氧含量从21%降至l5%、10%和17%所需时间(即耗氧速度)、存活时间及死亡时瓶内残存的氧含量,干姜醚提物能减慢整体小鼠的耗氧速度,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5.2对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程的影响 小鼠60只,体重19.2±2.4g,分6组,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溶液后1小时,自颈部剪下脑袋,立即记录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干姜醚提物能显着延长张口动作持续时间。
5.3对亚硝酸钠(NaNO2)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小鼠体重22·6±2.0g,分6组,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浴液后1小时,NaNO2800mg/kg,并立即记录存活时间,结果醚提物剂量为1.5ml/kg、3.0ml/kg和水提物剂量为10-20g/kg时,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别,不能延长存活时间。
5.4对受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小鼠72只,体重19.5±1.3g,分6组,禁食禁水24小时后,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溶液后0.5小时,分装在铁皮小盒内,每盒6只,并将铁皮盒放入18--20℃冰箱内,每上时观察1次,取出死鼠,并合并成每盒6只左右,观察到小鼠全部死亡为止,结果干姜醚提物和水提取物均不能延长受寒小鼠的存活时间。
6对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影响6.1对于ADP(10umol/L诱导的兔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仅在高浓度下才呈轻度抑制作用。但对花生四烯酸(160umol/L)诱发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于消炎痛对照品,其IC50值,6-姜醇为2.2umol/L,消炎痛为4.3umol/L,另外6-姜醇对胺原诱发的血小板凝集也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4umol/L,比对花生四烯酸的效果弱1/10左右。
6.2姜水提物的抗聚集作用 姜水提物对于血小板中标记AA的代谢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TXB2及PGs显着减少。姜水提物能降低PG-内过氧化物的形成。姜水提物存在下TX和PGs减少是随剂量而定。同时还发现大鼠主动脉中标记AA合成6-酮-PGF1a的形成因姜水提物的存在而减少。水提物还能减低大鼠肺匀浆中标记AA生成TXB2和6-酮-PGF1a的量。姜水提物能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甚至用最小容量的水提物也能消除由AA诱导的聚集作用。姜水提物又能轻度抑制PG12的合成。
6.3对PGI2产生能力的影响 用ADP诱发兔血小板凝集为指标,研究了6-姜醇对大鼠大动脉片的PGI2产生的影响。温孵大动脉片的液体对用ADP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把6一姜醇(36、360umol/L)与动脉片同时温孵,则ADP引起血小板凝集与仅温孵大动脉片的液体所得到的反应相比呈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结果随浓度而异。另外,把阿斯匹林(560umol/L)与动脉片进行温孵的液体也能促进ADP诱发血小板凝集的反应,比仅温孵大动脉片的培养液体反应更为显着。
7.对PG生物合成的影响CollierHOJ等报道,含有酚羟基的一些具刺激性的药物,有刺激PG合成酶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姜油酮(Zingerone)对PG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以PGE2作检测标准计算,其SC50±se的浓度为0.041±0.002mmol/L,最大有效浓度为0.52mmol/L。
8.抗炎作用8.1生姜精油0.25-0.4mlig小鼠,能明显抑制组胺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和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显着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轻幼年大鼠胸腺重量,并能使肾上腺重量增加,具有抑制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
8.2对环脂氧合酶系统的影响 6-姜醇(3.6-360umol/L)对环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抑制。6一姜醇对TXB2的产生也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对照品消炎痛(28-280umol/L)也对环氧合酶及TXB2的产生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6-姜醇对大鼠大动脉微粒体环氧合酶及6-酮-PGF,a也样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和消炎痛相比,消炎痛为1时6-姜醇则为0.38。6-姜醇在0.3-100umol/L浓度下对5-脂氧合酶亦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6±0.6umol/L。结果表明6-姜醇不仅对炎症,而且对变态反应亦可能有效。
9.抗菌、抗原虫作用 生姜的水浸出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癣菌及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生姜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作用,特别是提取物中含有酮性成分时作用更强,用姜粉及姜水提物的片剂或姜酮类成分的片剂给于血吸虫病患儿,可使虫卵计数下降,表明对体血吸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10.其它作用 生姜中含的姜醇可使神经末梢某些活性物质释放,如使神经元释放出P物质,生长抑素、肠促酶肽、血管活性肠肽等。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水提物有显着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生姜甲醇提取物抗亚油酸氧化作用的IC50(%)为TBAV(Thiobarbituricacidvalue)2.34x10-2,POV(Peroxidevalue)3.04x10-2。

毒性 :生姜精油小鼠ip的LD50为1.23±0.11ml/kg(P=0.95),ig的LD50为3.45±0.28ml/kg(P=0.95)。小鼠死前曾先后出现活动减少、共济失调、肌肉松驰、静卧、颈腹部接触笼底,最后因呼吸麻痹死亡。小鼠1次ig干姜石油醚(30-60℃)提取物观察7d的LD50为16.3±2.0ml/kg(p=0.95),小鼠20只,ig干姜水提物120g生药%,观察7d,见动物死亡。干姜浸剂对小鼠SC给药的LD50为33.5g/kg。

鉴别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分取干姜1g,生姜5g磨碎,各加甲醇适量,振摇后静置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供试液,以芳樟醇、1,8-按油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开,以1%香草醛硫酸液里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0.8%(ml/g)。

炮制 :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性味 :味辛;性热

归经 :脾;胃;心;肺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

各家论述 :1.张元素: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2.李杲: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用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之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3.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4.《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5.《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6.《本草正》: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
7.《药品化义》: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炮姜,退虚热。
8.《本草崇原》:《神农本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是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
9.《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10.《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11.《胡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12.《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13.《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14.《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15.《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16.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经炮则温脾燥胃。
17.《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8.《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上一篇: 干漆

下一篇: 三白草


紫微详批

奇门遁甲

梅花易数

六壬测事

八字终身命书

河洛一生婚禄

精品轮回书

韦千里批命

文章列表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8级地震2024-12-26 10:22:52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1 2024/12/3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2级地震2024-12-29 06:24:02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1 2024/12/30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0级地震2024-12-27 10:34:11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2 2024/12/30


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发生3.1级地震2024-12-26 17:20:54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2 2024/12/30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3级地震2024-12-27 07:32:36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3 2024/12/30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3.0级地震2024-12-21 12:49:03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3 2024/12/30


台湾宜兰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2024-12-10 21:56:47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3 2024/12/30


千岛群岛发生6.8级地震2024-12-27 20:47:35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2 2024/12/30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2024-12-26 16:08:50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2 2024/12/30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3.0级地震2024-12-27 00:17:59 ,震中在哪?经纬度多少?地震最新消息
3 2024/12/30

联系我们 中草药 练字帖 地震 APP 网站导航

Copyright 2014-2030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脑版

当前页面执行的时间:0.27秒